高效便捷的快递,是中国服务业的一张名片。近两年,在国内的快递物流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出海成了巨头们的新“游戏”,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迈向海外市场。如何将沉淀形成的快递服务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输出到国外市场,成为我国快递企业的新命题。
▍内卷加剧,快递企业布局国际化进程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2023年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其中,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亿件,同比增长52.0%。纵观近十年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数据,基本保持2%的行业业务量,贡献超过10%的行业业务收入,2023年国际/港澳台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1.6%。反观美国市场,200多亿件的快递量创造出1.5万亿元的收入,单件快递的收入贡献是国内的6倍以上。
聚焦国内市场,正如圆通快递董事长喻渭蛟在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上所言:“没想到当初像黄金一样按克计价的快递,如今成了白菜价。”经历30年发展的国内电商快递企业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市场竞争在卷时效、卷上门、卷链路等方面之后收敛于卷单价。因此,各家企业纷纷通过横向拓展业务领域,拓展冷链、快运、即时配送等业务通道,同样存在纵向上下游延伸,在落实“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工程的同时,逐步培育形成“快递+”产业融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快递服务价值的倍增。
展望国际发展,国内快递企业纷纷加速国际化布局的进程。众所周知的顺丰鄂州花湖机场作为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超过20万吨,中通投资百亿的货运机场项目也签约落户长沙自贸临空区,京东货运航空作为国内首个电商货运航空基地落户南通兴东国际机场。圆通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东方天地港”总投资约122亿元,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承担起圆通全球航空物流枢纽的功能。
国内快递企业对国际化业务拓展的热衷,从如火如荼的航空枢纽布局中可见一斑,似乎有种“没有航空枢纽的快递公司不是真正的快递公司”之意味。在国际寄递网络的布局方面,行业累计建成境外分拨中心312个、总面积160万平方米,海外仓超300个、总面积超395万平方米。
▍他山之石,快递企业出海的三大路径
与国际快递巨头的全球布局相比,在服务深度方面,国内快递企业在服务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高端领域与国际快递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服务内功方面,国际化供应链构建依托的高端人才、国际标准和法律法规话语权、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服务实践方面,国际市场准入、安全审查、劳工权利、数据隐私以及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合规经营的要求也是国内快递企业不容忽视的领域。
具体而言,对标国际领先的三大快递巨头发展历程,其发展都不是拘泥于单一国内市场,其业务拓展路径基本是扎稳国内市场和业务稳定增长的根基,依托国内的市场优势进而实施国际化战略。UPS和FedEx国际化路径优先选择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J&T、Ninja Van等快递企业对东南亚区域国家采取逐个攻破的策略,而非全局全域同步拓展。当然,美国快递企业主要由工商业和制造业驱动,其国际化部署与制造业企业全球化相伴而行,有效增强了快递企业国际化的风险抵抗力,对国内快递企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其次,借助并购丰富服务类型和快速切入新的市场和客户渠道。国际领先快递巨头通常借助横向并购扩充新业务板块,增加行业竞争的新通道,借助纵向并购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条一体化,延伸服务价值链,增强品牌服务的客户黏性。比如,UPS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lnternational),将其发展为UPS金融部门(UPS Capital);收购Cedra Express的医疗快递业务,夯实UPS医疗保健在新西兰的业务能力。FedEx通过收购飞虎航空,一举获得了通往21个国家的宝贵航线,起家印尼的J&T在收购国内龙邦快递后,获得快递经营许可,大大提速了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拓展进程。
最后,注重从单一业务转向综合物流供应商。根据2023年财报数据,UPS的陆运业务贡献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而国际和供应链也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拥有700架次航空货机的FedEx以“隔夜航空快递”为切入点,同样注重拓展陆运、物流业务,形成多元化业务格局和收入来源。DHL依靠其货代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抓住电商业务的契机,形成多业务相对均衡发展的态势。在业务从专业化转向多元化,区域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中,对中国快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四大“支点”增强快递企业国际竞争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突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体现我国经济在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值链产业链离不开国际一流企业的打造。对于快递企业而言,亟须加快发展快递空中网络以增强全球化链接能力,抓住区域伙伴关系红利以对抗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以增强国际市场拓展的稳定性,借势跨境电商的发展机遇以寻求国际业务的突破性增长。
首先,构建全球化链接能力。国际快递巨头在网络覆盖方面基本形成全球性航空货运枢纽和区域性货运枢纽层级化布局,共同形成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链接能力,实现对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99%以上的GDP覆盖。2022年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为15.59%,与世界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标排名也可以看出,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形成全球链接能力,中国快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抓住区域全面伙伴关系的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提出“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面对全球化退潮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渠道至关重要。如同国际三大巨头在国际化拓展中借势WTO带来的机遇,中国快递企业同样面临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赋予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区域内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占比将超过90%,而货物贸易的大规模、多频次和种类多样化同样会带来国际寄递需求的大幅增长。
第三,发挥产业协同出海优势。在发达国家出台大量税收、资金和技术补贴政策来鼓励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中高端出口企业主动在海外布局产能,保持核心关键环节在国内,持续推动产业链升级,国内快递企业可以在中国制造“走出去”过程中寻求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向东南亚市场转移,以获取持续的人口红利成本优势,在原材料从国内输送往东南亚国家,进而产品从东南亚转向发达国家的链条中,物流快递寄递需求贯穿整个产业转移进程。此外,不同于国内传统电商的物流快递寄递模式,跨境电商平台为降低原产地制造厂家的出海门槛,逐步转向全托管业务模式,跨境退换货服务、货到付款等海外不同国家消费者特定的服务需求响应,也同样考验国内快递企业的服务功底。
最后,把握跨境电商发展红利。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6%,达到2.38万亿元,参与跨境电商进口的消费者达到1.63亿人。国内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覆盖到所有的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报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的高速增长助力国内产品走向全球,同时满足了国内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既是外贸新动能,又孕育着国际寄递的新增量。国内快递企业需要在境外配送网络节点布局、海外仓建设、国际本地化配送和服务触达方面大力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无国界、普惠化、个性化、高时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跨境电商寄递物流服务体验。
在国内快递企业高速增长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内市场优势下,将沉淀形成的快递服务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输出到国外市场显得至关重要。既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RCEP区域协定等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发展区域,又要紧扣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以及中国制造业海外布局的脉络,还要认清跨境电商新业务模式对快递物流的新要求,更要在国际网络枢纽节点布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升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行业专业应用方面夯实核心竞争力。
总体上,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国内快递企业已经迈入拓展国际市场、转型综合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关键时间窗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承载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价值链韧性的使命要求,也是响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践行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勇敢尝试。(作者系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
本文内容刊详见《物流时代周刊》2024年3月第一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