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西南北联通要冲之地,济南自古商贸繁华,诞生了江北第一茶市、江北第一肉类批发市场、江北第一大果品批发市场,也是北方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济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形成供求相互促进、创新驱动强劲、供应链紧密衔接、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通的新发展格局。
▍区位交通和产城融合,成就商贸物流的繁华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济南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的北岸,是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地理优势使得济南成为连接北京、上海两大国际都市,以及辐射至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城市。同时,济南还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形成互动,共同构建起山东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网络,成为首批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29个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7个国家铁路枢纽城市之一,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0年以来,济南成功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商贸流通产业稳步发展。作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济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也是全国肉类、水产冻品主要的批发交易集散地,被列入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基本实现了肉类蔬菜流通信息的正向跟踪、逆向溯源,保障了肉类蔬菜流通质量安全。2022年,济南市有各类交易批发市场近500处,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企业突破3500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批发企业达到130家,过50亿元批发企业达到40家,过100亿元批发企业达到15家,为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商贸物流成为济南市物流产业的脊梁。
高效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塑成。济南市物流网络持续拓展,省级邮政、快递分拨中心13处、城市配送网点5000余个,建制村实现快递进村100%全覆盖,“十四五”现代物流网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拥有公路营运线路3000多条;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000余列,总线路达14条,通达21个国家48个城市;先后开通至东部沿海、成渝、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等国内集装箱班列,全市铁路集装箱发送量连续4年增速超30%。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拥有各类物流企业1万余家,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0多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18家,拥有2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园区23家。完善精准招商图谱,积极招引总部企业、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等项目,物流招商引资额连续五年超过100亿元。物流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绘制形成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数字化地图,网络货运、数字仓库等“互联网+”物流新业态不断涌现。
综合运输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成型,成为我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2023年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835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446公里,位居全省首位,平均每天约510趟高铁车次直达全国326个城市。高速公路网体系持续完善,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32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8公里,“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塑成。遥墙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和门户功能不断提升,开通航线180条,通达海内外104个城市,2023年旅客运输量1,756.9万人次,起降架次达13.2万架次,“东西串联、南北贯通”“畅达全国、联通世界”的航线网络布局加快形成。水运通道全面打通,小清河港全面复航,结束了没有水运的历史,成为四种运输方式齐全的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金融、信用等要素支撑有力。济南是全国第一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超过800家,全年累计为3104家企业解决贷款707.0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物流领域信贷支持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成立全国最早的物流专业银行,累计为中小微物流企业融资超过30亿元,供应链金融实现规范化发展。诚信制度加快建设,济南市已建成涵盖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居四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开发建设了市信用平台和“信用济南”网站,归集信用数据6.5亿条,建立了全市170万家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有132家荣获国家信用企业。形成了事前“清单管理”+“信用承诺”、事中“信息归集”+“风险分类”、事后“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的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信用信息分析不断延伸,定期分析区县企业信用等级变化趋势和单个企业信用风险点,开展C、D类企业转化提升行动。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济南市在商贸、物流、交通等重点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市场基础制度,减少政府对流通领域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在山东省率先探索出台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审查抽查、投诉举报处理等文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监督、审查协作、举报处理等制度;率先实现公平竞争审查与合法性审查“联审联动”。持续完善“泉惠企”平台功能,推进230项事项在平台一键或链接申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提升商事服务水平,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基本形成,为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变短板为增量,八大措施健全物流运作体系
济南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不仅体现在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上,还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畅通的物流网络、繁荣的商贸流通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济南市现代物流运作体系的健全完善,使其逐步成为国内外物流领域的重要力量。同时,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从国际物流看,国际联通能力、服务效率和覆盖深度不足,难以支撑新时期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级战略支点作用;从通道网络看,尚未把综合交通和区位优势转化为通道竞争优势、枢纽经济优势,发展的市场纵深空间不够;从与产业融合看,物流业在服务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加快要素集聚、促进补链强链中的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已进入以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网络协同、动力转换的新阶段,济南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短板,围绕“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目标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在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动力培育、开放互联上下功夫,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服务能级,着力打造济南国际性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主动适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改变物流招商主攻方向,把引进一流企业、全球性企业和服务供应链链主型企业作为首要目标,加快高端物流企业总部区建设,打造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联动国内重点区域、面向日韩和上合等国际区域的国家东部沿海物流供应链服务中心。
二是实施双轮驱动,着力开创济青双枢纽深度融合新格局。济南最大的优势在青岛,最大的竞争也在青岛,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发展弊端,按照“一枢纽、两支点”的战略思路,加强在两地设施联通、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标准统一、政策互通、运营互动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打造陆海一体的超级组合枢纽,推动形成网络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合作。
三是加强轴辐联动,推动以济南为轴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发展。依托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建设,加快研究探索济南-临沂联动新模式,加快形成在设施联通、标准衔接和政策机制协同等方面的经验,并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间复制推广。优化各地物流组织,推动形成以济南为一级枢纽、与其他枢纽城市轴辐贯通的新型物流组织体系,在提升全省物流组织和运营效率基础上不断提升济南的首位度和物流辐射带动能力。
四是完善通道网络,着力打造以多式联运走廊为骨架的新型通道网络体系。物流未来发展的竞争将转向以枢纽城市为依托的物流通道竞争。要以服务区域间产业合作为载体,以现代多式联运通道建设为抓手,以国家物流枢纽为基地,加快各种运输方式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强以济南-青岛为关键枢纽节点的山东至东北、山东至沿黄区域、山东至京津冀、山东至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的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丰富完善多层次、多模式的多式联运服务产品,不断扩展济南物流发展新空间。
五是扩大对外开行,着力完善陆海协同、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超大经济体和外贸经济强省、沿海港口枢纽优势,结合大宗物资、集装箱、冷链、跨境电商等国际物流需求,加快完善以济南-青岛为窗口的国内至日韩、至东南亚和澳洲、至中蒙俄、至上合组织及欧盟等国际物流通道,以陆海国际联运、济南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济南-青岛双机场为依托,加快航线开辟和国际联运通道建设,全面提升济南枢纽国际联通度和网络覆盖水平。
六是厚植发展动能,着力提升物流智慧化、网络化和平台化发展水平。适应未来行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以智慧公路、智慧枢纽、智慧机场、智慧港口建设为抓手,优化调整项目投资结构,把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技术装备智能化、运营管理线上化、资源整合平台化作为未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网络货运、数字班列、智慧航运、智慧口岸等新业态,提前构建数字物流新图景。
七是推进提速增效,以物流供应链效率提升带动产业链提速增效。未来,供应链竞争将重点围绕速度、效率和安全等方面展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调整和短链化变革新趋势,大力实施供应链战略,推动济南物流业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要改变物流被动适应的旧有模式,发挥好物流先行引领作用,以高铁快运、海铁直达联运、陆空联运等高时效物流服务供给,大幅压缩供应链时效和空间距离,大力发展“零库存”生产、即时消费、共同配送等新模式。
八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济南物流发展的亲和力、吸引力。牢固树立“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把物流业发展作为重大产业基础、服务平台和软实力工程,加快研究制定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用能、财政税收、金融服务、政务办理、便捷通关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营造亲清政商关系,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工作专班等形式切实解决物流企业关心关注问题,打造良好物流发展营商环境口碑。
(作者夏庆系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副主任、王斐系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副处长)
本文内容刊详见《物流时代周刊》2024年5月第一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