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汪鸣 |
跨境电商 物流企业走出去的契机 |
来源:物流时代 作者:汪鸣 发布时间:2014-08-08 |
内容导读:跨境电商的风生水起,为中国的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近些年来电商、物流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跨境电商与物流各环节紧密连接,以产业链协同和区域分拨的方式来分享这一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 |
在传统外贸增速放缓,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的形势下,跨境电商成为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热点领域,加上国家批准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增加,城市寻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新领域的推动,一时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成了“香饽饽”,大有大干快上的势头。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操作,问题也接踵而至:通关速度慢、送达时间不可预期性、物流成本超出预期、经营分散不成规模等等。很多企业提出了便利通关、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的政策诉求或改进措施,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对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这种电商、物流共同的市场机会,我们不应简单将其看成电商、物流各自领域或环节的发展问题,并期望采取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去独自“发财”,而是需要借鉴近些年来电商、物流网络化发展模式,以产业链协同和区域分拨的方式去分享万亿美元并快速增长的市场。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业务尤其是网购业务的爆炸性增长,其间遭遇了物流服务的“瓶颈”,剔除类似于“双十一”节这种非正常性人为增加的物流服务量,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网购需求,物流服务已经创立了网络化解决方案,即电商或快递等物流企业通过建设区域节点的方式,就近开展配送、递送服务,使电商网上交易与实体物流运作实现了跨区域的有机结合,物流效率不断提高,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针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跨境通关时间、效率、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不少企业也逐步摸索出建设“海外仓”这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折射出政府在政策上其实也存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运作模式创新的前瞻性、适应性空间。
我国传统外贸产业是以产品的方式“走出去”的,产业末端在通关环节,很多支持政策和运作模式均将注意力放在此处,包括出口退税和海关监管模式,只要完成通关,便实现了产业发展的使命。由于产业链较短和处在产业增值的低端环节,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并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但实际获得的价值并不高,长期以来,我们并未实质性参与到产品的流通环节。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使过去传统的主要由经济发达国家的实体企业掌控的流通环节,实现了信息化经营和虚拟化运作,使供需对接和产业运作打破了国界的限制。由于实现了跨国界的服务为支撑的产业链延伸,我国电商和物流服务产业伴随产品走出去从而实现服务走出去成为非常现实的发展需求。
既然是电商和物流服务与产品捆绑走出去,且符合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战略,加之目前国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总规模已经超过万亿美元的规模,我国企业和政府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参与和作为一种产业领域号召发展,而是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来对待,从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施层面,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要主动研究这种产业发展对市场监管的高效率要求,结合上海自贸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广,尽快摸索出有利于企业、服务走出去的监管模式和政策支持点,为服务走出去创造远高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政府管理效率;二是对于企业而言,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走出去模式,从网络化、资本运作和服务平台系统建设有机结合的角度,放大“海外仓”的效应,变传统的产品经济为电商、物流服务有机结合的网络经济,形成产品+服务的国际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我国产品、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
上一篇: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将至 |
下一篇:丝路物流园区带怎么建? |
本文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