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绩,新台阶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战略性产业,在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交流合作,繁荣国际贸易,服务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流改变世界、物流让生活更美好,已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交通运输部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物流业取得了新的成绩,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十二五”以来我们次序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在物流大通道节点和重要的口岸城市,投资补助了180余个货运枢纽,在上海、北京、宁波、深圳、郑州、武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在支撑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畅通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物流市场次序繁荣。我们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加物流供给和有效服务。2017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479亿吨,快递业务量超过4千亿件,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
三、货运效率显著提升。我们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组织开展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的试点。带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0%到15%,不断提升货运物流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四、物流新业态蓬勃发展。我们积极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战略,加快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运输的融合,大力发展无车承运人、车货匹配、智能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积极培育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五、中欧班列异军突起。我们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着力把中欧班列打造成为联通欧亚的新名片。截至今年8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一万列,覆盖国内48个城市,通达欧洲14个国家43个城市。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构筑欧亚贸易新格局的有效载体。
六、开放合作更加紧密。我们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断加强与周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已签订了18个双边、多边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加快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推进,积极推进面向东南亚等区域的国际新通道的建设。
新要求,新使命
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享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出倡议,要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在6日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这对新时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一、坚持创新高效发展,要把创新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充分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全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融合发展,促进物流资源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为物流联通世界和供应链创新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二、坚持全面开放发展,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大的包容胸怀,更大的发展视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物流领域开放向纵深发展。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区块链等贸易服务,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为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打造中国品牌。
三、坚持互利共赢发展,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物流作为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服务。紧扣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物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物流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坚持安全、绿色发展,要坚守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把安全、绿色作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遵循;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要坚持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提高物流全过程的低碳化、绿色化,以绿色物流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成为时代的大势所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