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新鲜品质,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产业延续。冷链物流,如何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牌”?
▍冷链物流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特别提到了2024年要继续加强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此前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国家冷链物流建设向乡村、向产地端的推进速度加快。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并再次提及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
“闭眼难看三春景,出水方显两腿泥。”良好的冷链物流设施与服务不仅能有效降低损耗,还可实现果蔬产品错峰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度和品质,这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农民的收入。冷链物流使得农产品能够远距离运输而不失品质,打破了地理限制,农民可以将产品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增加销售量和收入来源。冷链物流系统降低了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率,减少了因产品变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冷链物流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时机和价格,提高农民在与买家议价时的地位。
随着我国物流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冷链物流迎来快速发展,专业、成规模的冷链物流园区不断涌现,运力供给实现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这一数据表明,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回暖,冷链物流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图片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金融支持,鼓励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设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同时,冷链物流网络不断完善,提高了农村地区冷链物流的可达性和效率。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冷链物流系统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安装温度监控传感器、GPS定位等设备,可实时监控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状态。此外,行业内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和规范,包括包装、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控制水平。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开始普遍注重冷链集配中心的建设。
▍打造集配中心,乡村冷链建设关键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农村集配中心通过整合和提升农村地区的冷链物流能力,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还促进了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和市场竞争力,是乡村冷链建设的关键。
那么,农村冷链集配中心究竟该如何建设?具体而言,农村冷链集配中心规划与建设可细化为三步:首先是规划设计,需要进行详细地规划设计,包括选址、规模评估、功能区划分(如冷藏区、冷冻区、加工区等)、设备选型(冷库、冷藏车辆等)和能源管理(如制冷系统的能效比);其次是技术选型,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农产品特点的冷链技术和设备,确保冷链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是信息化建设,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冷链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些农村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的先行者。如阿里巴巴推出的“农村淘宝”项目,通过建立农村服务站,构建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结合其强大的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至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京东帮是京东集团推出的农村电商平台,它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其冷链物流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保证了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品质。拼多多农货上行计划虽然名为“农货上行”,但拼多多的这一计划实际上也涉及冷链物流下行。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拼多多建立了产地直供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使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将优质的农产品高效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此外,顺丰速运旗下的顺丰优选专注于高端生鲜食品的配送,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确保了农产品在下行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中国邮政通过其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络,推出了“邮乐购”电商平台,建立了冷链配送系统,支持农村地区的生鲜产品下行至城市消费市场。
图片
仔细梳理可发现,这些先行者们在建设农村冷链物流集配中心过程中基本都采取了预冷处理、标准化包装、温湿度控制、快速转运、优化运输路线、强化供应链协作、合作联营等措施,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产生了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新产业链。
例如,强化供应链协作,通过加强与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损耗;合作联营则鼓励与农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销售端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着力破解农村冷链物流难题
从田间仓储冷链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到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城市末端冷链设施,这是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只有打通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纵观当下,我国农村冷链物流仍存在着诸多短板。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诸如,道路条件较差可能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增加,通讯不畅可能影响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
技术和装备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冷链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这可能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下降,影响市场竞争力。
成本较高。冷链物流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包括冷库建设、冷藏车购置、冷链设备维护等。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和农民来说,承担这些成本可能存在较大压力。
专业人才匮乏。冷链物流涉及多个环节,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和管理。然而,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可能影响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运营。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市场信息相对滞后,农民难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这可能导致农产品的滞销或低价销售,影响农民的收入。
为了补齐以上短板,可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村冷链物流网络,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一是加大政策建设与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降低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一些冷链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帮助农村地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
二是持续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要流通节点支持建设一批具有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拣分级、初加工、产地直销等综合服务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满足产地多层次冷链物流服务需求。
三是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平台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农村冷链物流数据,包括农产品的种类、产量、运输需求、运输路线、冷链设施等信息,来预测农产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优化冷链物流的运输计划和集配方案。
四是加快引入先进冷链技术。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对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冷库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是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为冷链物流提供一支专业、高素质、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作者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副会长)
本文内容刊详见《物流时代周刊》2024年4月第一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